首页

国产女王系列

时间:2025-05-24 20:25:41 作者:从苗栗到泰宁:一位台湾制茶师的山水之约 浏览量:73166

  央视网消息:巡天望远镜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宇宙,而卫星遥感技术则能让地球人更好地看清自己。今天(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卫星遥感技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以获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状况。

  近几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欣赏到地球的各种美景,在这背后是我国遥感卫星陆续实现了多项突破。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300千克以上的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

  我国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可以为船舶指明方向。近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了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国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问题。

  据了解,两座基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使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从仰望到追逐,从理想到现实,一个又一个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未来,中国航天人的目标还要聚焦深空。

  近日,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2026年即将发射“羲和二号”探日卫星,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未来中国人建设的月球科研站、能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都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四展齐开”助春耕 2000多个品种亮相第四届中部(江西)农机展

汪文斌: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感到高兴。该项目全长1216公里,是阿建国以来建设等级最高、地质状况最复杂的公路项目。特别是东标段84公里项目沿线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大,堪称“地质工程师的灾难”。中资企业接手该项目以来,同阿方通力合作,以一项项“中国方案”破解技术难题,以优异的工程质量将“断头路”打造成“致富路”,为当地培养了近万名建筑产业工人,惠及近4千万人口,赢得当地社会广泛好评,成为中阿、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佳话。

健康照护师≠护工 养老照护新职业还需这些技能

1.“冷藏车内发现15名被拐儿童”谣言。近日,一则“湖南一冷藏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在车上发现15名被拐儿童”的消息在网上流传。经当地公安机关查证,该信息系谣言,已对违法行为人依法行政拘留。新浪微博平台“鳄鱼要远航”、百度平台“生活简单点123”等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重磅微视频丨人民军队淬火成钢

书赞桉诺亚洲区业务管理总裁马欣荣表示,企业在中国已经有40年了,每年都在增加投资,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式现代化将给企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文化中国行丨当节气遇上非遗:处暑过后,唱响舟山渔民号子

在高铁时代,火车头上蒸汽轰鸣的声音已然遥远,但绿皮火车承载着的却是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南来北往》的核心受众跨越各个年龄层,从步入中老年的50、60后,到成家立业的70、80后,再到初入社会的90、00后,都能在这部剧中找到共情。

北美票房:《毒液:最后一舞》助北美周末票房止跌回升

福建长汀8月14日电 (江鹏 于方灯)在今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前夕,福建师范大学、龙岩学院等高校的一批批学子,纷纷走进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三洲镇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开启他们的暑期研学之旅。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